|
|
|
苏政发〔2016〕10号 |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
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现将《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16年2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
为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和《关于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的意见》,引导企业深化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快企业互联网化进程,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制造强省和智慧江苏建设目标,深刻把握“互联网+”大融合、大变革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企业生产组织、资源配置、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优化集成作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研发设计、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渗透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监管服务方式,营造宽松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生产组织、创新方式、商业模式,打造转型升级新优势。
——融合创新。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引导企业加快跨界融合,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推动发展模式变革,使互联网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开放共享。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引导企业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互联网化运行模式,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安全可控。加强重要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增强企业互联网化发展的安全防护和自主可控能力。
(三)主要目标。按照智能管控、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提质增效的要求,推进企业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协同化。到“十三五”末,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到60%,关键管控软件普及率达到65%,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45%;大中型企业互联网应用及关键管控软件应用实现全覆盖,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65%。建成100个面向重点行业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化服务平台。2016年,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应用覆盖率和关键管控软件应用普及率均达到50%,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25%;大中型企业互联网应用覆盖率和关键管控软件应用普及率均达到65%,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35%。创建30个重点互联网化服务平台。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研发设计协同化。实施“互联网+研发设计推进计划”。重点培育发展协同式研发设计模式。支持企业完善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设计创新体系,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实现设计与生产联动、产学研异地协同研发的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开放研发设计资源。支持大中型企业在线实时发布研发设计资源,建立虚拟化产品开发网络和面向全社会的研发设计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工业设计、研发测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开放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创客空间、创新工厂,推动研发设计服务领域延伸和服务模式升级。重点支持面向行业协同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作用,建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和轻工等行业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提升重点行业互联网协同研发设计水平。
(二)推进生产管控集成化。实施“重点管控软件普及推广计划”。推进大中型企业关键管控软件一体化规划设计及全覆盖应用,支持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促进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产品数据管理(PDM/PL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关键管控软件的普及推广应用。推进中小企业应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共享软件资源。实施“企业生产管控集成互联计划”。加快生产设备、装备的互联互通(M2M),集成运用传感网、智能终端、智能控制系统,提升端到端集成水平。加快自动化生产单元推广应用,推动工业网络、智能机器等集成应用,实现生产单元之间的互动协同。加速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生产设备、制造单元、生产线的系统集成和智能对接,建立智能工厂(车间)与柔性化制造系统。加快企业“人机物务”(人员机器、物料设备、生产服务)的互联互通,推进行业信息物理系统(CPS)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现设备联网、远程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协同、故障智能诊断、决策支持和安全生产监管等功能。实施“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计划”。全面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估,加快培育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建立市场化贯标模式和机制。制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行业标准,重点建设百家贯标示范企业、千家贯标试点企业,组织万家企业对标评估。在大中型企业普及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制定企业互联网化发展规划,推动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协同管控,加快互联网环境下的业务创新和组织变革。
(三)推进购销经营平台化。实施“企业电商拓市提升计划”。推进企业电商普及应用。支持规模以上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应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线上购销、供应链管理和创新服务,鼓励发展以销定产、个性化定制等产品销售模式。支持大中型企业构建与上下游企业对接的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推广零库存管理模式。发展重点行业电商服务平台。积极培育钢铁、化工、工程机械、医药、有色金属、纺织面料、纸浆等重点细分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省内有产业优势的大宗产品电子交易平台,鼓励企业建设再制造、再生资源等行业专业交易平台,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发展以撮合货源和运力配对为主的第四方物流网络平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集中建设30家重点行业B2B平台,培育20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打造百家细分行业特色平台。
(四)推进制造服务网络化。实施“企企通”工程。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完善“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工业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推广重点工业企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高带宽专线服务,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提升大中型企业高速宽带接入能力。实施“企业云平台建设计划”。完善工业云、企业云、中小企业“e企云”,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集聚资源支持建设面向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的云服务平台,鼓励重点企业优质信息资源上平台、引导中小企业用平台。加强工业云平台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建设,提供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与挖掘分析等软件应用服务。实施“产品网络化服务创新计划”。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融入新产品开发,通过在装备和产品中嵌入传感器、数控装置及软件系统,增强产品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自适应能力,提高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引导企业运用移动O2O(线上线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打造用户聚合平台、多元社交平台,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支持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生产要素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服务模式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引导大型数控成套装备、风电、电梯、智能终端等行业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远程维护、质量控制、故障预警、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培育一批总集成总承包、协同生产、远程服务、定制服务等融合创新应用典型。
(五)加快技术支撑自主化。实施企业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提升计划。支持制造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企业建立协作机制,开展智能芯片、工控软件、工业大数据、系统集成、协同制造等联合攻关,形成一批企业互联网化关键核心技术;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升工业自动化、信息技术等集成服务企业的架构设计、综合集成和解决方案能力。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支撑能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深度参与工业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提供工业咨询设计、数据挖掘分析、流程优化重组、设备能源管理等服务;推进电商服务企业能力提升,支持省内重点电商平台为企业提供电商应用解决方案,选择行业龙头或应用成熟度较高的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加快重点行业工业大数据、工业云平台的推广应用,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综合支撑能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部署。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领域标准化建设,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等技术标准的研制、评估、试点及推广。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关键资源管理平台和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平台建设,攻关解决智能控制、系统自治、人机交互、物理仿真等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基于IPv6、5G、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部署,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
三、2016年重点工作
(一)研发设计环节。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设计互联网化建设,推动行业重点企业完善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开放研发设计资源,支持重点企业建立协同研发设计云服务平台、开放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培育100家协同研发设计示范企业,新增15家以互联网协同设计为特色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推进互联网协同设计供需合作,举办对接交流活动。
(二)生产管控环节。大规模推进管控系统普及集成,以大中型企业为实施重点向规模以上企业拓展,支持千家大中型企业关键管控系统普及推广应用、500家大中型企业生产管控系统集成互联。全面开展两化融合贯标行动,组织100家企业实施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培育10家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开展万家规上企业对标评估诊断,启动两化深度融合行业标准制定工作。推进数字企业示范建设,组建数字企业创建咨询专家库,组织专家开展数字企业创建咨询诊断活动,认定一批数字企业。
(三)购销经营环节。发展壮大重点行业B2B平台,在装备制造、冶金、化工、电子信息、新医药、新材料、纺织、轻工等领域培育百家行业特色平台。深化规上企业电商普及应用,将电商拓市工程延伸向规上企业,引导全省4万余家规上企业融入重点电商平台生态体系。支持30家重点平台企业服务全省企业电商应用,将电商拓市环省行活动深化拓展至细分行业和工业集聚区,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实效。
(四)制造服务环节。启动全省企业互联网化“企企通”工程试点建设和示范推广,组织制定“企企通”重点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完成全省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G级宽带接入和500家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高速宽带接入。优化和应用推广江苏工业云平台,启动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企业云、中小企业“e企云”等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功能。推进众包服务、个性化定制、智能协同制造、O2O市场服务模式等应用推广,培育一批互联网平台企业和融合创新示范企业。
(五)支撑能力建设。在重点行业组织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CPS)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打造一批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推出一批企业互联网化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培育智能制造系统服务集成商,组织省内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对接,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工控安全系统等集成应用。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形成20个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在重点领域研制若干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标准,建设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创建10项“互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示范。组织30家电商服务企业针对各细分行业,制定解决方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应用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发展互联网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的财税优惠政策。省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投向企业互联网化提升。优化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省级专项资金使用结构,加大省级财政对企业互联网化提升的支持力度。对企业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管控集成化、购销经营平台化、制造服务网络化等重点环节提升项目按投资额或固定资产贷款额给予一定比例补助或贴息支持;对企业互联网化支撑体系建设重大技术攻关、企业互联网化专业化服务、企业互联网化示范应用等项目按研发投入或新增销售额给予适当奖补,具体细则由省财政厅会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有关部门制定。
(二)培养创新人才。以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培养为重点,实施企业互联网化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发掘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企业互联网化人才培养、引进和融合服务体系。对通过“互联网+专家服务”推进企业互联网化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一定奖补。支持和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机构开展互联网创业培训,在达到一定标准的高等院校、技师学院和培训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三)提升服务保障。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省企业信息化协会、互联网创新联盟、互联网众创联盟等行业机构的服务功能,建设省级互联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创建一批省级互联网产业园、众创园,培育一批为企业互联网化提升提供软件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机构。开展网络安全应用示范,提高工业互联网安全核心技术和产品水平。加强企业互联网化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建设完善网络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促进研发协同创新健康有序发展。
(四)强化统筹协调。在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协调省有关部门和市、县共同推进企业互联网化提升,每年制定推进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监测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和考评。
|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 |
|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2月2日印发 | |
—